alt

alt

關於我們

 

CEO Club 簡介影片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

一、管理及履約能力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顧名思義為一公益組織,致力於公益價值的傳播與社會創新。近年來往中部擴展,主要業務為青年培育、農業政策與弱勢關懷。

主要核心執行團隊,來自長期關心國家發展及擬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的台灣智庫。

從2010年成立以來,以跨界、合作、創新為組織策略方向,資源整合及社群網絡經營為組織發展的核心能力,與公私部門的合作經驗豐富,成效頗獲好評,公部門合作部會有經濟部能源局、勞動部、文化部、教育部、衛福部、雲林縣及台中市。

在青年培育方面深耕雲林地區,協助當地青年就業與創業,故取得雲林縣形象物產館道之驛的經營權,並在此處招募17位年輕人,陪伴他們發展企劃、旅遊、商品行銷以及美術設計的專業,讓雲林縣的年輕人回流,在自己的家鄉安居樂業。

在農業方面則是連續三年舉辦農業改善競賽計畫,透過招募全國大專院校生以及學界的支持,進入到雲林地區與農友共同討論改善農業在生產、行銷方面的相關問題。

在弱勢關懷方面延續「送你一份愛的禮物」以及「待用行膳箱」,為失親兒、低收入戶兒童募集聖誕節禮物,其中2016年與台中八個單位合作,包括小太陽全人關懷協會、台中市后里區月眉國小、嶺東迦南浸信會、台中市和平區和平國小、台中市私立鎮瀾兒童家園、台灣陽光婦女協會、新社基督教會以及財團法人基督教東勢行道會等,為360位失親兒與低收入戶兒童募到他們想要的禮物。

另外在待用行膳箱方面在2015年支持雲林縣之邊緣戶,2016年支持台中市之邊緣戶,共計在29個行政區內支持1729戶的家庭,提供其新鮮蔬果與肉品,讓其享有溫暖的一餐。並在日前協助第一社福基金會啟智中心行銷一百盒的水果酥禮盒,部分贈與台中市的小太陽全人關懷協會以及台灣陽光婦女協會。

台灣公益CEO協會自成立以來秉持成立宗旨,持續關心社會發展,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以下為台灣公益CEO協會簡介,以及歷年來所發起或參與的相關計畫。

二、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簡介

2008年10月,51名來自教育、社福等領域的公益團體執行長及重要主管,參加了「公益CEO的12堂課:發現—改變世界的力量」,經過為期一個月的集訓,這個課程不僅提升了他們的專業,同時也促成了CEO之間的交流聯繫,一方面直接協助各個公益團體的穩定發展,更間接影響工作人員及其利害關係人。此外,也創造出CEO經驗交流與知識管理的網絡平台,產生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那一年,公益CEO12堂課雖然結束了,但這股改變世界的力量並未終止。2009年這群夥伴成立公益CEO Club,以每個月的公益事業論壇進行議題討論,凝聚共識與行動,成效頗佳。為提升層次、擴大公益事業的發展做準備,經半年籌備期,於2010年6月30日正式成立,並於2010年8月9日取得內政部許可立案。

台灣公益CEO協會擅長「跨界、連結、創新」,整合非營利、企業、政府等資源,提出解決問題的完整方案。執行本計畫的人員,有豐富的NGO實務經驗,包含慈善社福、政策研究、社運、教育、環境、社工、行政財會等多元背景,並從歷來執行的專案中可看出,具有結合公益與企業觀點的能力,並且擅長議題整合、共創共享。

三、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第四屆理、監事名冊     任期:自108年7月1日起至111年6月30日止

理事長

凌    健     台灣公益CEO協會理事長

副理事長

曲慶浩     天主教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 董事

常務理事

陳於志     全人樂活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

理事

張瓊慧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

蔣念祖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理事長

吳淑惠     社團法人國際社會福利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副秘書長

李端端     財團法人愛鄉基金會 董事

林福能     華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區及東亞區 董事長

黃琇蓉     社團法人宜蘭縣員山鄉內城社區發展協會 執行長

常務監事

邱慧珠     鄭福田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監事

李耀淳     崇善童軍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楊六生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執行長

四.歷年專案計畫執行成果及效益

 

         送你一份愛的禮物勸募活動(2012-2016)

 

「送你一份愛的禮物」,只想讓這群失親的孩子也有聖誕節的喜悅和驚喜,感受社會的關愛。因此在聖誕佳節歡樂的氛圍下,由失親兒向聖誕老公公許下禮物願望,透過活動專屬網站,由社會各界認捐禮物,在社會大眾的熱情參與下,2012年送出576份禮物,並為10個照顧失親兒的社福團體募得總金額100萬元;2013年擴大計畫,增加為愛朗讀、小天使的暑假作業活動,也送出1377份禮物;2014年則持續著重於實現失親兒的聖誕願望,最後送出1585份愛的禮物。

2015年送出1695份愛的禮物。

於2016年12月5日順利截止認領,成功媒合680名愛心天使認領愛的禮物。從平台上線、聯絡認領人、到最後整理禮物等,感謝17位志工協助幕後工作,才能在聖誕節前夕將51個團體、1633份禮物送至全國各失親兒機構及失親兒手中。

2012~2016總計為6866位低收入戶與失親兒在聖誕夜前募得他們許願的禮物。

行膳箱及待用行膳箱(2014-2015)

2015年6月13日政大EMBA94級校友舉辦10週年慶忘年會,響應台灣公益CEO協會與雲林縣政府發起的「待用行膳箱」活動,透過「雲林道之驛」的協助,去除中間剝削,直接向小農採購雲林縣優質的蔬食、新鮮無毒的肉類生鮮食材,幫助從事有機耕作的農民及弱勢族群。只要認購一份兩箱3000元的行膳箱,其中一箱即轉贈給需要的弱勢家庭,此外,再從3000元中捐出500元給失親兒福利基金會,作為失親兒孩子們的教育基金。此活動獲得政大EMBA94級校友迴響,已捐助435箱給失親兒及雲林近貧家戶,本會並從中捐出12萬8,500元給失親兒基金會作為教育基金。

   2016年5月13日由臺中市社會局與勞動部雲嘉南分署指導,台灣公益CEO協會推出的「待用行膳箱」,預計送出2200箱給邊緣戶,目前已陸續收到100多箱邊緣戶的申請電話,協會也持續地將裝有善土地種植的生鮮蔬果,宅配到有需求的家庭中。這一組兩箱的待用行膳箱,讓認購者能一箱自用一箱捐贈,在自己享用好食材的同時,也為近貧家戶「加菜」。,由此協會號召臺中的女企業家們共同以行動來響應,實際參與待用行膳箱的分菜、包裝、出貨,並將此行動拍攝成2分半的紀錄片。最終共募集到1,823箱待用行膳箱,合計3,133,300元認購金額。並於2017年1月3日舉行「2016歲末感恩暨2017公益啟動記者會」,邀請台中市工商婦女企業管理協會與藝人苗可麗和王彩樺宣布活動圓滿成功。

CITA改善台灣農業個案計畫甄選(2013-2015)

以「創造你我的第一桶金」為號召,召募有志於協助雲林有機農業的學子組隊報名,以提出的改善計畫進行甄選。

2013共有28所大專院校、200多位學生組成59隊參賽。參賽者已於3月底進行發表會,經由兩次的評審會議甄選出唯一一組,取得30萬元的天使基金,並於2013年6-12月與合作的農夫業主合作,將改善計畫加以付諸執行,並依其改善計畫設立查核點,分階段動支30萬元的執行費用。

2014競賽主題是科技與農業,初賽有多所大學及農業業者組成16支隊伍參賽,針對溫室等科技農業提出專案計畫,選出十隊進入複賽。他們專注無毒、安全農業,願意頂著太陽學習,投入農業生產與行銷,看到台灣農業的未來與願景。

2015年第三屆,主要是鼓勵年輕人能尋找農友合作組隊,參賽者須親自下田實作,及運用學術網絡資源幫助農友推廣行銷,讓參賽計畫更加趨於可能性,並且特別安排評審進行各隊農場田間評鑑作業。於西螺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公佈決賽結果並舉行頒獎典禮,最後出線優勝隊伍為嘉大農藝系【追夢農青】與雲科大【好土生活】。  台灣公益CEO協會至少証明未來台灣好的對的農業人才在ClTA,期待在台灣農業發展上有所發揮和貢獻,創造一片好土讓有心的農業青年的夢想實現。

NGO CEO Forum(2012、2014)

在台灣發展社會企業正如火如荼之際,除了各種極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各式商業獲利模式被關注外,發掘具有創業家實踐精神的社會企業家,更能彰顯出「社會企業」所應具備的特色與元素。藉由這個論壇,我們期待正想跨入社會企業的組織或個人,以堅毅不拔的精神,開創既能創造社會價值又能獲利的社會企業經營型態。
2012年以「看見台灣社會事業改變社會的力量」為主題,邀請社會創新創業人士有李鼎銘(大愛科技環保公司執行董事)、賴錫源(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紅雅(陽光廚房健康蔬食小舖創辦人)、陳聖凱(以立國際志工公司創辦人)、 李取中(The Big Issue 大誌雜誌創辦人)。2014年主題則為「叫我社會企業創業家?!」,邀請到四位「社會企業創業家」來分享創業的諸般滋味,來自花蓮的鄭明岡(太魯閣布洛灣山月邨總經理)、屏東的洪輝祥(綠農的家創辦人)、許君能(可能設計公司創辦人)以及張駿極(厚生市集創辦人)。

公益CEO會客室(2014)

落實「典範學習、跨界連結、社群對話、育成公益人才」目的,主講人將以親身經歷分享其領導模式或議題、領域相關的案例,以「解決台灣社會當下關鍵問題」、「創新」之標準為原則,期待要讓在公益組織領域的領導者彼此交流並發揮影響力,讓有志於公益領域發展的未來領導人獲得截然不同的典範學習新體驗,同時期待公益CEO重視育成並看見未來公益CEO!共邀請19位講者,進行9場次分享。

志工企業家高峰論壇(2012)

以社會各階層有志於擔任領導的人為對象,包含公益事業、商業界及學生,透過演講、論壇及工作坊,提供典範學習、跨界連結及對話交流的內容,進行領導人的培訓。講者皆為當今台灣社會重要的企業或非營利領導人,包括:宏達電王雪紅董事長、卓火土創辦人(亦為本會創會理事長)、蔚華科技/基金會許宗賢創辦人/董事長、全球一動何薇玲董事長、王品集團戴勝益董事長、玉山金控黃男州總經理、台達集團鄭崇華董事長等20位重量級講者。從6-10月每月一場次的方式進行,五場次總計870人次,其中NGO50%、企業占40%、學生(含志工)10%,產生的跨界連結效應持續發生中。

S.H.E社會企業創業家的14堂課(2010)

以有心從事社會企業創業或對社會議題有熱忱的青年為對象,提供從事社會創業所需的各項技能訓練,包括創業計畫書撰寫、市場評估、團隊建立等。課程以專家演講、實務界講師論壇討論及案例分享,讓50名學員分成六組參與,並以競賽獎勵方式選出優秀的社會企業創業團隊。其中,學員張駿極在參與此課程之後創辦了厚生市集,以「低食物里程」的概念,提供「早上訂、下午到」的安心農產品採購服務。

公益CEO12堂課(2008)

以公益事業領導人及其接班人為對象,目的在培養具有回應議題的行動能力。參與的51位學員都是相當活躍的公益團體之執行長或重要主管。CEO 12堂課不僅提升了他們的專業,同時也促成了CEO之間的交流聯繫,最終催生出本協會。

五.委辦/補助專案

         文化部文化論壇(審議式民主會議)「歷史建物的保存和利用」(2017.3.1~11.30)

2016年文資法修訂,將「文化平等權」、「無償撥用」、「全面性暫定古蹟」,以及「絕對刑罰」等都納入法條,始得台灣的古蹟保存更臻於完備。但是有法源並不代表問題得以迎刃而解。

我們把文化論壇主題設定為「歷史建物的保存和利用」,如同美國耶魯大學建築史學者文生‧史考利說的:「建築是不同世代跨越時光展開的對話」,期待透過「審議民主會議」的方式進行討論,讓不同領域、不同背景及年齡的民眾都能自由表達和討論對歷史建物的看法和見解。多元社會也代表著多元價值的衝突與相互理解,並在這個過程中做出選擇,而這最終的選擇則將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生活。

為落實審議式民主精神:平等、論理、多元。計畫啟動即成立執委會,為確保本計畫達預期效益,從6/15至今已召開4次執委會,6/26~7/18開始公開召募公民代表,7/19在執委會監督下公開直播抽出正取15名及7名備取公民代表,公民小組正式成立。

預備會議有4次,8/5、8/19、9/2、9/16。正式會議於9/23及9/24舉辦完成。

在每次會議前,我們為大家準備了基礎資料,用簡單易懂的方式來釐清一些基本的知識,也澄清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讓大家知道像是古蹟、歷史建物所有人會負擔什麼樣的責任與義務,同時也享有什麼樣的權利與優惠。

 

臺中市社區關懷整合性培力計畫第四區中心輔導團隊(2017.03.27~12.30)

以社區照顧整合性培力為目標,在規劃上則以呼應台中市志工首都為核心價值,並以志工招募與培力(empower)為策略,透過活動捲動市民參與社區志工的行列,讓志工協助社區討論與執行各式服務方案與課程,提高社區組織的動能,回應社區福利化的需求與推動,營造一個對長者友善的社區環境。

工作項目

辦理2場社區發展工作、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樂齡行動教室補助計畫說明會

辦理6場社區發展人才培訓基礎課程

辦理4場社區發展人才培訓進階課程

辦理2場專案人員外聘督導工作坊

辦理60場亮點、潛力社區輔導與陪伴

輔導至少1個社區參與市級評鑑

輔導至少兩個社區參與「關懷社區福利培力補助計畫」

創新社區輔導實驗性服務計畫

辦理臺中市關懷社區福利培力補助計畫提案評選會

建立據點發展輔導分級制度

辦理2場志工基礎訓練,每場訓練時數至少6小時

辦理2場志工進階訓練,每場訓練時數至少6小時

辦理1場幹部培力營,每場訓練時數至少6小時

辦理配合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之專案活動,並導入區域內70%據點數

新點擴建及培植,開發潛力據點

辦理3場據點入口平台教育訓練,時數6小時

辦理1場據點創意競賽暨表揚活動

開辦32班樂齡行動教室,至少10班導入於未設立據點之里別

辦理2場樂齡師資課程共識會議

辦理2梯次社區帶領人才培育,每梯次12小時

臺中市106年優先採購身心障礙機構團體或庇護工場物品、服務宣導活動(2017.03.15~11.15)

根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六十九條之規定,「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或團體、庇護工場,所生產之物品及其提供之服務,於合理價格及一定金額以下者,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營事業機構及接受政府補助之機構、團體、私立學校應優先採購。」也就是說,對於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或團體、庇護工場來說,這是國家所提供的基本盤,為的是強化這些團體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與這些義務採購單位強化互動,是很重要的策略之一,讓他們熟知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或團體、庇護工場提供的服務或產品,以便於讓這些義務採購單位在有必要時會以庇護工場為優先考量。其次則是如何讓社會大眾知道,這些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團體或庇護工場所提供的服務內容,也就是行銷。一般說來,行銷與建立品牌是一體兩面,通常所費不貲,而這並不是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與庇護工場可以負擔得起的費用。另外機構和庇護工場成立的目的並非像民間企業一樣,有不斷擴張和爭取更大的市場的壓力,對他們來說,毋寧是保障成員的工作權,讓他們繼續維持與社會生活的聯繫,透過勞動來滿足與他人間的社交生活。

本計劃所要辦理之活動有四,分別為(一)優先採購說明會(二)產品促銷活動(三)優先採購產品促銷抽獎活動(四)標竿交流學習活動

勞動部幸福社區人才培育計畫(2015-2017)

雲林縣雖為農業首都,但青年人口外流嚴重,縣府致力推廣農作物,但在缺乏銷售人才的狀況下也只能忍痛由大盤商剝削;雲林擁有許多富有特色之社區,在社區積極推動社造時又無法提供適當的收入給願意付出的工作人員,因此在推動社造是辛苦的,也常常難以看到好的結果。

因此,本會看到這樣的困境,並且認為可以為雲林做一些什麼事,於是以道之驛為培力地點,104年5月4日起向勞動部申請幸福社區人才培力計畫,盼藉由計畫資源的浥注,可以解決社區問題、開拓無毒栽種小農之行銷市場、並將人才注入社區及協助青年創業。本計畫向勞動部申請17名人員,分別為活動企劃與行銷人員、美編設計人員、社區資源開發人員、業務開發與網路行銷人員。

計畫進行至今已一年有餘,培力青年經過一年的磨拳擦掌,目前已邁入第二年的操兵期,盼藉由實務操作及典範學習,使培力青年在職能上有所成長,面對自己的未來能更充滿信心以及面對未來的挑戰。以下為各組業務簡介及成果說明:

一、活動企畫與行銷:擅長以有限的資源,解決問題,創造效益。協助社區、廠商、業主界定問題,蒐集資訊,發想創意,規劃執行架構,整合外部資源,以及溝通提案。透過一次次案例累積出經驗與品質,業主將看到企畫組的執行能力,整合與導入政府民間資源的強項,看到每一個專案的效益。

成果: 1.政大EMBA94級十周年慶推廣雲林縣農產品;2.社會創新創業競賽說明會;3.雲林十大伴手禮推廣活動;4.「待用行膳箱」傳愛到雲林記者會;5.背包客講故事—親子同樂閱讀;6.青春同樂會—社區據點活動;7.送你一份愛的禮物;8.大型機具模型展;9.春節攝影-頒獎茶敘;10.第三屆CITA農業競賽;11.農業推廣活動:柳丁園友善土地耕作管理。

二、美術設計組:我們設計有兩項核心價值,讓設計說出產品的故事,用設計降低業主的成本。以專業的設計品質與概念作為市場溝通的橋梁,提昇企業形象及商品價值,使其更具吸引力與行銷性。

成果: 社區、廠商、農友設計商品,完成近30個主題的多樣不同設計物,總計高達近百種成品。主題涵括: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相關活動、產品及自有物、大稻埕專櫃、政大EMBA94級10周年慶、雲林農特產品、大村葡萄、東岳社區旅遊、待用行膳箱、莿桐好米、日托據點青春同樂會、2015送你一份愛的禮物、埤頭里社區深度旅遊導覽、人與土地的對話X人與樹的對話攝影展。(詳美客集)

三、網路行銷組:協助各式專案(含商品)的行銷,我們的專長是運用媒體與網路,特別是能快速回應當代科技工具的發展,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的效益。

成果: 此計畫所合作的在地農友及廠商將近200個,總體來看,漸入佳境

四、社區調查組:發掘地方特色產品、人文與自然景觀,透過團隊深厚的文學與歷史涵養,重新定義與詮釋社區的深度旅遊,設計滿足知性與感性的社區走讀遊程。

成果:開發出5條旅遊路線,主題分別是:(一)春節輕旅遊、(二)日治虎尾深度行、(三)雲林秘境-濕地藝術、(四)雲林秘境-北港藝術和雲林秘境、(五)鹿場農事。

雲林縣政府西螺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及電子商務中心租賃營運案招商計畫(2014-執行中)

呷安全找雲林.到雲林來道之驛就對了!

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位於西螺交流道下省道旁,為雲林縣政府為推廣雲林在地農特產品而設置之休憩型賣場,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於103年6月向雲林縣政府承租道之驛場域,除了為推廣在地農特產品而努力,也希望道之驛成為培育在地青年的搖籃。

在經營方面主要以社區和有機無毒產品為主,並將該館定位為雲林生態與社區文化物產銷售館。目前上架商品約110項,並於未來陸續增加。朝開發自營商品,以獲較高利潤,如米餅、媽媽蔬果箱、水果禮盒及節慶商品禮盒等等。

道之驛營運上有基本限制,距離馬路有段距離,容易被忽略、環境太大維護清潔困難、物產館主體建築非綠建築又加上設計不良,基本管銷費用過高、廠商商品屬寄賣,獲利空間低、友善小農農產品進過成本高、公益CEO非營利單位財力難以自足….等等。

道之驛發展契機就是誠信、年輕團隊、蹲得夠久,已得到虎尾科大及雲林科大農民大學的支持,及以及獲得社企、連鎖生鮮通路商的信任,即將發展永續的合作機制。策略上就是把雲林安全好物、天然景緻推出去,找到理念相同的消費者及企業一起打造台灣美好未來。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量能計畫(2014-執行中)

我國老年人口截至104年8月底已達288萬1千餘人,占總人口數12.28%,國民健康局推估到民國114年將達20%,成為每五人就有一個老人的「超高齡社會」。因此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特訂定「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佈建日間托老服務計畫」,運用社區充沛的能量以及利他的服務精神,協助社區建立日間托老服務,培力在地日間照顧服務長輩的能量,進而銜接發展失能老人社區日間照顧服務,讓長輩的晚年活的快樂有尊嚴,讓年輕人可以放心打拼。

每週一至週五利用白天時間,社區長輩到托老中心,接受照顧服務,參與文康休閒活動,與人交流互動,延緩退化。課程活動內容安排尊重長者之需求及興趣,設計各項動、靜態課程與團康活動,增進老人身心機能之活化。

  從104年起本會與弘道基金會同時為輔導團隊。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推薦,透過輔導及培訓,向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福利署提出申請辦理。截至105年12月31日已佈建91個日托據點。

  104年12月5日成果活動「青春同樂會」假台中市中山醫學大學舉行,以學習與永續為規劃理念,主要活動分為大會論壇、體適能、營養保健講座、社區好物市集、日托據點成果區及輔導諮詢區、紀錄影片首映等幾部分。

 105年成果活動在臺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舉行,以健康老化.日托.第二個家為主軸。

106年不再新增日托據點。持續輔導原有據點以外,分別在2/20及9/28舉辦兩場共識會議,每2個月在6區舉辦交流培力工作坊,完成日托管理手冊,完成10支紀錄影片,以及12/3在高雄市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行成果活動。

人與土地的對話(2016)

由雲林縣政府指導、台灣公益CEO協會與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共同發起「人與土地的對話」系列活動於21日將正式展開,活動內容有「種下一棵樹」、「農夫市集」、「人與樹的對話攝影展」及「人與環境哲學講座」等系列活動。為響應雲林縣長李進勇計畫打造100個黃金社區,特別邀請西螺鎮中山國小的小朋友一起跟縣長及貴賓種樹,以創造人與樹的新雲林,當日希望透過植樹活動,讓大家能看見雲林的改變。

這次的活動主要以「人與土地的對話」為主軸,希望藉由活動喚起人們DNA中,對土地的記憶,甚至推廣雲林的美。主辦單位希望透過植樹活動,讓大家能看見雲林的改變,民眾於未來能觀賞到當地一片片綠意盎然的新景象,並體驗魅力的新雲林及黃金社區。

台灣公益CEO協會秘書長林淑娥表示,人與土地的疏遠,早已讓我們有機會走在綠陰大道上,卻無法認出有什麼樹種。因此我們將透過活動的對話與生命連結,邀請民眾為大地種下一棵樹,以植樹減碳,讓每顆樹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將它儲存在組織內,促使空氣品質提升。

友善農夫市集,希望藉由市集讓農民和社會大眾能互相交流。當日現場邀請老三田坵園、雲林好好友農場、無毒糧品、芊華健康農場、大地的友人、福翰農場等單位及有機咖啡農友吳春槐現煮古坑咖啡教學。

此外,特地邀請南台灣綠色產業發展非常成功的古寶無患子生物科技開發企業董事長王高榮先生,分享他如何以種植「無患子」轉型為現今有價之農業經濟作物的成功故事,讓與會的農民能進一步作為自已耕作及轉型之參考。

勞動部多元就業單位旅遊培力計畫(2014.5-2014.12)

輔導暨有多元就業單位,發展其累積多年之觀光休閒旅遊特色,並與旅遊市場及主要景點銜接,有助於在地市場、在地消費的經營模式深植於社區,使得包容社區內多樣產業的經濟模式(如:民宿、餐飲、旅遊服務、在地文化體驗等)能共存共榮,達到互相加乘的效果。

文化部綜合規劃司文化部公民社會經驗交流活動(2015)

本案規劃建構華人地區為主之非政府組織(NGOs)間訊息對話平臺,並透過工作坊、創意演講或論壇研討、實地參訪活動三主軸落實交流目的,希望從公民社會相關議題,深入研討交流,發掘在文化差異下,各領域NGOs在個別國家及跨國之運作方式及近況。在臺灣,公民精神體現於自發性的草根社區參與、公共議題的關注、災難發生後的救援與陪伴、地球村永續發展的倡議,處處展現公民文化豐沛的動能。

  2015年以「公民反思.社會實踐」為主題,邀請來自美國、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與臺灣的30位社會實踐家,參與6天5夜活動。交流活動包括「相見歡-尋你千百度」、「議題探尋交流工作坊」、「亞太村落文化交流之夜」、「議題反思在地體驗參訪活動」、「秉燭夜談工作坊」、「生根與深耕大會活動」、「IdeaPage-社會實踐發表」。

  文化部邀請來自美國、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與臺灣社會實踐家互相對談激盪,由中央中央研究院社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蕭新煌與國際NGO工作者褚士瑩,引領大家分享公民行動思維與經驗,一起投入有意義的公民文化行動。

2015年8月22日(六)09:00-12:00

地點:耕莘文教院大禮堂(臺北市辛亥路一段22號)

議題一:公民社會的生根與深耕

蕭新煌/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朱漢強/ 香港會社民工工作室發起人

黃榮墩/ 臺灣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理事長

議題二:華人地區NGO經驗交流

褚士瑩/ 國際NGO工作者

徐定艷/ 中國大陸綠駝鈴環境發展中心執行主任

李浩慧/ 美國非營利組織協會(DMA)前資深總監

本活動之後續效益,促成了香港綠腳ㄚ與南澳生態聯盟暑期親子團的成行及兩岸三地積極交流。

文化部綜合規劃司黃金人口參與村落文化發展培力計畫(2014)

隨著科技、教育與醫療的進步,「黃金人口」不再被視為「老而無用」或是「社會負擔」,他們熱衷於終身學習、熱衷於參與活動、並樂於分享與回饋,本案希望藉由培力計畫,促進黃金人口多元學習,豐富個人生命,提升黃金人口文化藝術知能、認同在地文化、強化村落組織行政運作及行銷能力讓黃金人口創造自我與群體的價值、發揮其不容小覷的社會影響力,成為村落文化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
黃金人口培力課程於北、中、南、東(含離島)各區開設:通識課程開課總計21單位,720人;技藝課程開課總計4單位,116人。最後於四區分別策辦各一場培訓成果展活動,發表黃金人口學習成果、增進黃金人口相互觀摩交流與成長。

文化部綜合規劃司黃金人口參與村落文化發展試辦計畫(2013-2014)

以台灣近300萬名60-75歲的退休長者為「黃金人口」,為他/她們打造一個發展村落文化發展的舞台,推動在地文化的發芽、成長與茁壯。透過試辦計畫潛力點開發、輔導申請補助、培訓課程、推動廣宣、引導民間資源、進行文化展演、交流研習觀摩等工作執行,提升村落人、事、地、物的美感與質感,展現村落的活力與吸引力,走出故里、傳承經驗,醞釀台灣整體文化的軟實力。
102.103年度訪查黃金人口參與村落文化發展潛力點287處村落組織,進行輔導113個村落,其中成功輔導83個村落完成提案共新台幣800萬元、並協助1個村落創設發展協會、於9處村落發展潛力點開設基礎培訓課程、協助完成規劃台灣村落文化節(含100個攤位及21個表演單位及踩街活動規劃、成功媒合3件的民間企業的實際贊助及3個單位的合作意向)、別分推薦14個村落參與國民記憶庫與文創博覽會等三項活動。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雲林縣有機農業資源調查勞務委任計畫(2013.11-2014.3)

與慈心基金會共同推動雲林縣樂活天堂綠串珠計畫,原訂踏訪雲林縣15個社區,向社區導入有機農村概念,並進行實地有機驗證輔導作業。
執行期間訪視超過二十個社區,十餘個鄉鎮市,並針對兩百多位農友做轉作有機意願調查,其中將近四分之三已從事或願意從事有機栽種。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電價影響民眾接受度調查計畫(2013)

此計畫接受台灣經濟研究院之委託,目的在了解第二波電價調漲時,了解社會大眾的看法,經由218位節能減碳志工,於101日至15日兩周內,以面訪完成4585份有效問卷。結論顯示性別及教育程度會影響電價及綠能的態度選擇,而30歲以上至60歲之間的年齡層對資訊掌握度最高。

經濟部能源局節能減碳志工網站維護及志工活動計畫(2010-2014)

延續99-100年度節能減碳規劃及技術人員培訓委辦計畫,持續維護節能減碳志工網站,進行網站架構的微幅調整、資訊內容的更新,並配合能源局的政策宣導EDM置於網站首頁。

經濟部能源局節能減碳規劃及技術人員培訓委辦計畫(2010-2011)

以一般社會大眾為對象,經由培訓課程、推廣教育及網站經營,提供節能減碳的相關知識及行動方案。
承辦經濟部能源局的「節能減碳規劃及技術人員培訓」委辦計畫(99100年度),培養近1,700名節能減碳志工,與全國性社團合作,包括環保聯盟、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荒野保護協會,並於辦理期間擴大與社方社團組織合作,總數高達六十餘個,共同辦理培訓、推動志工服務、研發教材,並建立了志工入口平台。
99-100年度成果總計:培訓52場次、志工下鄉服務達7,219人次,至學校、社區、企業推廣達268場,受推廣人次16,499人次。

【CEO CLUB PROFILE】

內政部中華民國99年8月9日台內社字第0990159620號函

電話:02-25563608     傳真:02-25563672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87號3樓

網站:www.ceoclub.org.tw

臉書:www.facebook.com/ceoclub.tw

捐款帳戶: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

帳號:玉山銀行(808)城中分行0532-940-006387

 

CEO簡介下載(中文版)

CEO簡介下載(英文版)

CEO簡介下載(日語版)